高纪凡举例说,2008年西班牙光伏装机狂飙突进期间,由于市场严重缺货,甚至有中国企业以纸板冒充光伏电池。
贾锐认为,光伏产业属于技术主导型产业,以太阳能电池为例,每提高1%的转化率,就能降低5%的成本。此外,多晶硅提纯时会产生四氯化硅等废气和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较大,而国内企业目前在处理回收上技术和资金投入都比较缺乏
11月28日上午,浙江中控太阳能50MW塔式热发电示范项目开工典礼在德令哈市西郊举行。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引领海西太阳能热发电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浙江中控太阳能50MW塔式热发电示范项目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太阳能塔式热发电领域的先河。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1.4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4万吨。该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电站,项目由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场址位于德令哈市西出口、315国道北侧,距德令哈市区约7公里,占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MW,太阳能集热塔单塔发电能力为10MW,项目总投资7.5亿元。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专业从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和解决方案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在太阳能塔式热发电领域全面掌握太阳能聚光、光热转换、高效蓄热和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实现了所有关键装备国产化设计,具有真正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商业化运行能力。该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聚集起来产生高温热能,加热工作介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目前世界上太阳能热发电站的主要形式有塔式、槽式和碟式三种。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的诸多传统制造行业曾经或目前仍存在关键技术缺失,市场依赖出口,仅以微笑曲线底端微薄利润为生的现象,被认为是一种传统工业的产业链悲剧。
此外,据欧洲光伏协会统计,在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10强中,我国企业占据4席。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国家能源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很多光伏企业频现危机。我国目前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余家,从业人数约为30万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下游产品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门槛低,吸引了大批企业和资金的进入,我国光伏产业越往下游竞争越激烈。
而杜绝无序竞争,避免重复建设则需制定产业标准,规范产业管理。据介绍,占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比重80%以上的晶体硅产品,其主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
投资热潮难掩三头在外隐忧光伏产业火不火?从近期各地密集举行的产业论坛就可见一斑。低端体力活难占产业链高端一个原料、技术和市场皆不在国内的行业,为何仍能吸引大批资金和企业进入?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贾锐分析指出,尽管太阳能光伏产业分属高科技行业,其技术和资金门槛实则很低,在行业利润仍然偏高的情况下,形成淘金热很正常。贾锐认为,光伏产业属于技术主导型产业,以太阳能电池为例,每提高1%的转化率,就能降低5%的成本。此外,多晶硅提纯时会产生四氯化硅等废气和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较大,而国内企业目前在处理回收上技术和资金投入都比较缺乏
11月28日上午,浙江中控太阳能50MW塔式热发电示范项目开工典礼在德令哈市西郊举行。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引领海西太阳能热发电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浙江中控太阳能50MW塔式热发电示范项目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太阳能塔式热发电领域的先河。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1.4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4万吨。
该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电站,项目由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场址位于德令哈市西出口、315国道北侧,距德令哈市区约7公里,占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MW,太阳能集热塔单塔发电能力为10MW,项目总投资7.5亿元。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专业从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和解决方案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在太阳能塔式热发电领域全面掌握太阳能聚光、光热转换、高效蓄热和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实现了所有关键装备国产化设计,具有真正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商业化运行能力。
该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聚集起来产生高温热能,加热工作介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目前世界上太阳能热发电站的主要形式有塔式、槽式和碟式三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在空旷的地面上建立一座高大的吸收塔,塔顶上安装吸收器,塔的周围安装一定数量的镜子,通过这些镜子将太阳光聚集到塔顶的接收器产生高温,再将通过吸收器的介质加热并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
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引领海西太阳能热发电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该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聚集起来产生高温热能,加热工作介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目前世界上太阳能热发电站的主要形式有塔式、槽式和碟式三种。11月28日上午,浙江中控太阳能50MW塔式热发电示范项目开工典礼在德令哈市西郊举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在空旷的地面上建立一座高大的吸收塔,塔顶上安装吸收器,塔的周围安装一定数量的镜子,通过这些镜子将太阳光聚集到塔顶的接收器产生高温,再将通过吸收器的介质加热并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该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电站,项目由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场址位于德令哈市西出口、315国道北侧,距德令哈市区约7公里,占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MW,太阳能集热塔单塔发电能力为10MW,项目总投资7.5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1.4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4万吨。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专业从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和解决方案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在太阳能塔式热发电领域全面掌握太阳能聚光、光热转换、高效蓄热和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实现了所有关键装备国产化设计,具有真正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商业化运行能力。浙江中控太阳能50MW塔式热发电示范项目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太阳能塔式热发电领域的先河
受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明年欧洲市场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德国、捷克等国市场预计可能与西班牙2008年因取消补贴时市场下降幅度相当。业内人士呼吁,国家不仅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还需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功效,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规划和协调服务工作,光伏企业必须构建充满动力的产业创新系统,重视在产品、技术、人才、经营、融资、环保等方面的有效创新,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当营造鼓励创新、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产业氛围,确保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光伏产业已是一个重大威胁。包括尚德电力、阿特斯、天合光能在内的国内主要光伏企业均表示,现有的产能无法满足订单需求,巨头们均有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博弈发生在政策与市场之间。施正荣表示,随着产业政策和国际市场的推动,近十年来,国际光伏产业规模迅猛发展,竞争也愈加激烈。但目前中国企业还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端,在价值链上游,尤其是多晶硅的提炼,中国企业的技术和成本远远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施正荣表示,中国95%以上光伏产品依靠国外市场,使国内一些光伏企业仅承担了多晶硅生产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国外,从而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整个产业的生命力。
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包括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在内的多位行业巨头均表示,明年全球光伏市场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光伏行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内需市场,多位国内光伏企业负责人对此均不乐观。
随着中国光伏出口的蓬勃发展,国外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制裁成为中国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高纪凡最担心的是中国光伏产业如何抗住品质问题的挑战。
全球博弈下需依靠创新取胜整个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
他表示,国内大部分光伏电池生产商均未建立可靠的质量管控系统,而光伏产品要求高达25年的质量保证,但才几年就有不少客户反映中国光伏产品已出现质量问题。施正荣表示,虽然来自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光伏市场增长较快,但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光伏制造商们产能扩充的速度。光伏产业热潮涌动面临拐点在日前于南京举办的中国光伏大会上,尚德电力、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国内光伏产业巨头再次聚首,在今年光伏产业快速扩容成为行业共识的背景下,全球市场供过于求的担忧再次浮出水面。在施正荣看来,中国光伏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来降低成本。
中环光伏总裁顾华敏表示。施正荣表示,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时期,国家应减弱对成本的考虑,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早日启动。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告诉记者,不希望看到等质量问题暴露出来后,再来伤害整个产业。然而,在中国光伏产业热潮涌动的背后却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地位,品牌、质量、内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正考验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施正荣更加关注的是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他表示,201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保守估计约12200兆瓦,同比增长超过65%。最让人焦虑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